跳到主要內容

【日劇亂談】面對這樣窒息的社會 逃避雖可恥 但是有用|日劇《月薪嬌妻》

 無論是《unnatural 法醫女王》、《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》、抑或《MIU404》,都不難從野木亞紀子的筆下,窺探出日本社會上的各種議題。而新春版的《月薪嬌妻》(香港別稱《逃恥》),原本正在育兒路上戰戰兢兢的新手父母平匡和實栗,遇上武漢肺炎這個時代巨浪,生活上的種種衝擊,再一次引起大眾的共鳴。

說到尾,日本就是一個「人類不friendly」的社會


從平匡和實栗成為父母的一刻起,他們面對的每一刻,都將日本束縛緊箍的社會文化活生生的呈現出來。例如在職婦女因人手問題要「輪流懷孕」的潛規則、男士申請育嬰假受到歧視、無論是顏值高或剩女的職場標籤、夫妻別姓的繁文縟節等。明明是到處存在的社會人士,卻沒有到處Friendly的社會容身之所。

 日本人最教人摸不著頭腦的是 社畜化的僵硬制度,以及自願被「社畜化」的奴隸。平匡申請育嬰假,招來同事不滿,除了加重他們的工作量,另一原因竟然是認為男性請育嬰假是「不正常」,但明明是供人自由使用的育嬰假制度。

 此外,「男主外、女主內」這種封建倫理思想是如此根深柢固種在社畜的腦袋內,大概根深到他們沒想到男性也會換尿片、開奶這種畫面吧,因此實粟所追求的健康夫妻理應是「互相、共同」,而不是「誰輔助誰」。

前瞻性的目光:關於性別的教育,應從父母做起


日本其中一個令人窒息思想,就是大男人主義。平匡父親語重心長跟平匡說:「家人變多,代表責任也會變重,身為家裡的頂樑大柱,就必須承擔更多責任。」雖然平匡幽默地回應:「我們家現在住的是鋼筋水泥建的公寓,不需要所謂的頂樑大柱。」可是,頂樑大柱依舊壓住平匡,即使「我請假,我有理」地成功申請育嬰假,但還是要把工作提前做好,放工後拖著疲憊不堪身軀做家務(個人經驗:這真係非人生活),但礙於男性的面子、男子應有的(所謂)氣概,男性大多時候會選擇壓抑下來。久而久之,要不就是壓抑太多演變情緒病、要不就是演變成家暴悲劇(這同樣是日本的另一個社會問題)。


從《月薪嬌妻 SP》中,不得不佩受野木亞紀子具前瞻性的目光。當跨性別議題在大眾間仍流於「後天地接受、不要歧視」的起步階段,野木亞紀子則教育大家:誇性別這門教育,應從成為父母的一刻做起,而不是後知後覺地知曉。例如平匡和實栗在討論為寶寶命名一幕,他們決定為寶寶取一個男女生都可使用的姓名,平匡的一句「畢竟也有人長大後也會想轉換性別」驚醒了我這位新手媽媽(雖然這句說教感覺有點刻意)。無論是同性戀、抑或跨性別,連賦予生命的父母都沒有接受的胸襟,那孩子又那有勇氣面對大眾的眼光?

篇幅有限,但議題過剩 令整體流於表面

如此多的社會議題濃縮在短短兩小時內,感覺水過鴨背,演員亦沒有特別可發揮的空間,結衣作動的一刻表情輕鬆,半點感受不到緊張。

《月薪嬌妻 SP》當中提到的社會議題包括職場與育兒的角力、跨性別人士處境、傳統觀念、新手父母相處之道等等,加上武漢肺炎的時代背景,一次過濃縮在短短兩小時內,每個議題只能水過鴨背的道出,演員亦沒有特別可發揮的空間(例如實栗作動的一刻很輕鬆、然後平匡和實栗沒有半點父母的味道),因此整劇並沒有烙下深刻印記,浪費了野木亞紀子如此前瞻的世界觀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日劇亂談】廷伸閱讀:

十年過去|日劇《Q10》教懂我的事|愛與勇氣的人生雋永篇章

與現實脫軌的4大吐糟劇情|只靠演員魅力勉強撐著的劇本|日劇《愛情加溫》

人生的五味雜陳|日劇《四重奏》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日劇亂談】十年過去|日劇《Q10》教懂我的事|愛與勇氣的人生雋永篇章

轉眼間日劇《 Q10 》已播出了 10 年有多的時間,我並不是開播當刻觀看的,而是上年因患上不能自拔的 # 佐藤健後遺症 而觀看,但不得不佩服編劇木皿泉寫出如此經得起時光、如此的雋永劇本。 木皿泉:「這個作品雖然是虛構,只要你願意相信,劇中出現的角色,以及他們說過的話語,就會繼續存在於某處。」   整體來說,我不否認 Q10 略有砂石,但捱過了鬧劇般的第一集,再慢慢撥開看似雜亂的支線情節,就會慢慢感受到散佈在每個角色、對話、場景中的生命脈絡,涵養著愛與勇氣的養分,促使你勇敢地愛著人類那太過渺小的最愛。 關於挽回   平太身體上的缺憾,令他自小缺乏自信,贍小到連當著女友的勇氣也欠奉(甚至甩開人家的手),最後當然是分手收場。即使事過境遷,平太雖對前女友已沒有感覺,但仍然於心有愧;而前女友則認為當初自己能夠大方一點,說著:「沒關係。」或許他們還在交往著,因此希望藉著獲得校花比賽冠軍,挽回與平太的感情和遺憾。 對於二人關係的挽回,平太卻給出不一樣的答案: 「如果我們再交往的話,那就能算是挽回了嗎?肯定不是這樣的吧。我們都很清楚,事情不是那樣的。所謂挽回,可能就是我們能走向新的開始。」 每個人心中總會因做錯決定,因而耿耿於懷,恨不得時光倒流讓自己做回相反的決定,挽回遺憾。可恨世上沒有所謂的時光機,轉換心態或許是另一種,甚至更好的變數,個人深深從這段小插曲中感到釋懷。 關於勇氣 一個個配角雖平凡,卻並不平庸,甚至擁有超凡過人的勇氣。那怕所愛之物是平凡的電線杆(老師)、抑或令自己冠上宅男之名的二次元人物(中野同學),他們都沒有半點猶疑,懶理世俗目光,毫不保留地承認自己的愛。 要說到勇氣,不得不提及最感人肺腑的第 6 集。身無分文卻硬著頭皮帶弟弟吃草莓煎餅、為了生計而退學在職上班,藤丘同學所做的一切,都是身體力行地向弟弟引證 – 勇敢活著就已經很幸福這回事。 這是個人認為 Q10 中最感人的一幕。 同學們為了向突然退學的藤丘同學傳遞難以言喻的不捨心情,晚上一同到藤丘同學家樓下高唱「永別了,我的愛人。」雖然同學們這歌已在同一集裡練習演唱多次,而這次彷如處如真正舞台上般,傳遞著動人的情緒。雖一如所料被鄰居投訴,但同學們總算無遺。正如校長所說:「有些事不打破常規是不能傳遞的。」對於我們這些早已入世的社會人來說,人來人往早已是家常便飯,麻木得連說句再...

【日劇亂談】主流日劇正在倒退嗎?

幼童時代,《同一屋簷下》在腦海中留下日本小家庭的羈絆( 和福山雅治的帥氣 );到小學時期,由木村大神帶領著,正式進入日劇世界,木村大神令我有每個職業都能帥氣地談戀愛的錯覺,直到很久才知道,其實 # 演甚麼也是木村;然後,千秋師兄與野田妹的交響戀曲,為我的少女時代交織出青春動人回憶,而玉木宏也成為了 我的 大眾的初戀情人;我的人生伴隨著《交響情人夢》中的主角畢業,我也畢業了。後來進入社會工作,也許是工作太忙碌、也許是韓劇當紅,那時候日劇從我的世界中逐漸退色;直至最近《戀愛能持續到天長地久》,天堂醫生天仙下凡般的魅力,才將我對日劇早已塵封的熱情及少女心重拾起來。   說到這裡,大概都出賣了自己的年齡了,但我想說的是 – 日劇在我心裡確實有不可動搖的地位,或多或少是沿於伴隨著長大的情感。可是,現在人長大了,縱使《戀愛能持續到天長地久》留下多少心動,一手截破了粉紅泡泡後,卻沒有留下多少天長地久的痕跡,在往後的複製品《愛情加溫》、《 My Boss 戀愛在別冊》倒模般的套路,多少也窺見出主流日劇真的正在倒退中,無論在質感、拍攝細膩度、劇本的深度。 過份營造粉紅泡泡 缺少了劇本與角色的情緒刻劃 無論是《戀愛能持續到天長地久》、《愛情加溫》、《 My Boss 戀愛在別冊》都有幾個共通點:男女主角的關係並不是一點一滴的推進,很多時由狗血型(好聽一點就是很戲劇性)的戲碼為劇情加溫,例如作為情敵(或砲灰)的表白、青梅竹馬的特襲修羅場、意外、出國等等,加上男女主角絕美的顏值加持,就促成了連觀眾都大概估到劇情的易入口粉紅泡泡劇情 …. 可惜粉紅泡泡一截即破,一陣子的姨母笑過後,劇終後就沒有餘溫、沒有痕跡地留在心中。   同樣是戀愛劇,反倒較早期的《交響情人夢》、《求婚大作戰》,怎至比較冷門的《 Love Shuffle 》、《最完美的離婚》,都能透過生活化(而不是戲劇化)的情節和對話,讓觀眾更立體了解角色外,亦同步投入戲內,為主角時而著急、時而歡喜、時而悲傷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...

【Netflix筆記】高質狗血劇的完美示範|《柏捷頓家族:名門韻事 BRIDGERTON》

狗血劇,離不開大家族的恩怨情仇、情路波折的男女主角等元素,同樣有著如此老梗骨幹的 NETFLIX 原創劇《柏捷頓家族:名門韻事 BRIDGERTON 》竟刷出 Netflix 史上最高收看率、破 8200 萬次等亮麗紀錄。究竟《柏捷頓家族:名門韻事 BRIDGERTON 》這狗血上流社會官廷劇有何魅力所在? 狗血份量控制得宜 一切都點到即止   短短 8 集篇幅,節奏明快不拖拉絕對是勝利的關鍵。男女主角版相識、曖昧、相戀、猜疑、暗湧、重拾舊好,無論當中有多糾結的情感、或充滿粉紅泡泡的鹽花情節,每階段都不會超過兩集以上,通通點到即止。 (老實說,要是男女主角那段生仔與否的情節再繼續下去,我會棄劇) 立體、有個性的角色設定 為狗血情節搭配解膩配方   《柏捷頓家族:名門韻事 BRIDGERTON 》在老梗的故事骨幹下,仍能刻劃多個個性立體、不是沒頭沒腦非黑即白的角色,成功為油膩的狗血注入一些清泉,例如希望靠事業以非婚姻來養活自己的 Eloise 、拒絕跟 Anthony 擠身上流社會的女高音 Siena 、已婚同性戀畫家 Sir Granville 等,他們都有一共道點,就是拒絕跟隨劇本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、拒絕隨波逐流。 個人十分喜愛充滿睿智的 Lady Bridgerton ,作為貴族家庭的媽媽,角色設定應是每一刻為頭家仆心仆命、希望將女色嫁到門當戶對的老派長輩水。但到第 4 集,當 Daphne 放棄 Simon 而選擇王子的時候, Lady Bridgerton 對女兒坦言: What I wanted, dearest, was for you to have the best, not in terms of rank, but love. 此刻   Lady Bridgerton  成刻為觀眾抹去了望女成龍的老派角色錯覺。 另一位媽媽角色 Lady Featherington 又是一個驚喜。一路走來,她同樣是窮盡一生精力都是將女兒嫁給有錢人,而且千方百計將懷孕的遠房親戚 Marina 嫁出去(或賣出去?),令人感覺她是個何等媚俗的角色。到了最後一集的結局, Marina 向喪夫的 Lady Featherington 問道: How did you endure two and 20 ...